
诉苦、诉苦,“抱”不来金砖。少一些诉苦,多一些务实,就会以越发豁达的风姿直面人生,以越发谦逊的态度看待学习,以越发热情的双臂拥抱生涯。
青年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充满生气。可是,有一些年轻人却经常充满怨气:或怨民俗不正,流弊盛行,诉苦“好人难寻”;或怨社会不公、贫富不均,诉苦“投错了胎”;或怨境遇不顺、前途渺茫,诉苦没有奔头;或怨提升太慢、待遇不高,诉苦人生乏味:或怨无爹可拼、孩子无为,诉苦孤掌难鸣——凡此种种,怨气十足,全无一点快乐。
人活在现实生涯中.总能找到让人生气的理由。可是.当我们生气时,能否扪心自问,生气就能解决问题吗?诉苦就能改变现状吗?谜底虽然是否定的,当诉苦成为一种习惯、一种民俗时,不但会给心灵蒙上阴影,并且越发无益于和记娱乐生长。
我有一个亲戚,她初中尚未结业,就被怙恃“派”到北京练棒;刚到适婚年岁,就被怙恃“包办”婚姻。本期望过上平安日子,可老天再次捉弄了她,她的孩子身患重病。于是,为了给孩子凑钱治病,她不得不选择远行。
现在,时过境迁,她在西南方陲扎根了,孩子正常上学了,自己谋划着几个店肆,日子终于过得有滋有味起来。
常有人向她叹息,“你的命真苦。”可她总是笑道:“你瞎说,我天南海北都去过。”这些年,她从未诉苦过什么,只是在起劲改善生涯,她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那句经典,“冬天来了.春天还会远吗?”
简直,人生就像一年四序,有春日的桃红柳绿.也有深秋的落叶伤情,尚有冬日的阴晦严寒。既然各人都明确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”,为什么还要苛求人生的一起顺风呢?为什么不可以把那些落叶伤情、阴晦严寒看作是运气的馈赠呢,人生真的无需太多诉苦。
进而言之,只管社会保存着一些不公正、不对理征象,但不可否定的是,这是一个自由开放、充满机缘的年月,只要起劲打拼,人人皆有可能乐成。试想,若是我的那位亲戚终日由于“无爹可拼”而怨天尤人,由于“运气多舛”而郁郁寡欢,她和她的孩子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涯吗?
诉苦、诉苦,“抱”不来金砖与其诉苦,不如改变。也许少了一些诉苦,就会多一些苏醒,就会认清现实中的问题,就会看清自身的缺乏。也许少了一些诉苦.就会多一些务实,就会以越发豁达的风姿直面人生.以越发谦逊的态度看待学习,以越发热情的双臂拥抱生涯。